首页 | 本学科首页   官方微博 | 高级检索  
文章检索
  按 检索   检索词:      
出版年份:   被引次数:   他引次数: 提示:输入*表示无穷大
  免费   0篇
  国内免费   1篇
农作物   1篇
  2018年   1篇
排序方式: 共有1条查询结果,搜索用时 0 毫秒
1
1.
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炭化小麦(Triticum aestivum)的发现和研究在中华民族的农业发展史、饮食文化史、东西交流史及"丝绸之路"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,对认识近百年来小麦品种改良和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。本研究通过遗址地土壤样本浮选方法获得碳化植物样本。经对小麦籽粒样本的分离鉴定、成分分析和资料比对,形成如下初步结果:(1)东灰山炭化小麦单籽粒均重为9.52 mg,变化范围为3.01~17.40mg,变异系数较大(30.56%)。单籽粒平均长度为4.62mm,平均宽度为3.26mm;籽粒宽/长比例均值为0.71,变化范围为0.56~0.91。炭化小麦长度比现代小麦品种(永宁15号)籽粒短(0.83∶1.00),宽度基本一致(0.99∶1.00)。推算当时小麦的实际单粒重量为现代小麦重量的45%~47%。(2)东灰山炭化小麦籽粒的同位素~(15)N含量较高,说明当时人们主要依靠自然肥力或使用农家肥栽培小麦。(3)东灰山炭化小麦籽粒的主要矿物元素铅、锶、铜、锌含量很高,提示当时小麦生产环境与人类活动或青铜器冶炼有某种联系。(4)东灰山炭化小麦籽粒年代的确定和传播路径分析,为小麦从4 000年前起通过祁连山扁都山口逐步传入青海海东和甘肃临夏地区,再进入关中地区提供了佐证。(5)在东灰山遗址炭化植物残留中首次鉴别出了荞麦籽粒(Fagopyrum esculentum)和燕麦籽粒(Avena sativa)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1
设为首页 | 免责声明 | 关于勤云 | 加入收藏

Copyright©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  京ICP备09084417号